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长武 > 招商项目 > 正文
长武县万吨肉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2016年09月18日点击:[ ]

长武县万吨肉制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总 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号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县农牧业快速发展之路,确立了“立草为业,种草兴牧”的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大力种植紫花苜蓿,加之我县又是农业大县,小麦、玉米、高梁、谷类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所产大量的作物秸杆都是养殖畜禽的优质饲料。同时,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草场面积大,所产作物秸杆和饲料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我县人民具有畜牧养殖的优秀传统,加之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畜牧业发展迅速。据统计2013年,我县牛、羊、猪等畜禽存栏达到13万头(只)。

长武县现有肉品加工企业陕西百嘉和清真牛羊肉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西安白氏清真牛羊肉业公司投资200万元建设,年可加工各类肉品400吨。公司主要经营肥牛、肥羊收购、屠宰分割、鲜肉销售业务,虽已形成市场,但份额太小,不能满足西安、咸阳、宝鸡、平凉、庆阳市及周围县区肉品市场需要。

在长武县建设万吨肉制品加工厂,集家畜、家禽收购,流水线屠宰,肉品分割、精细包装、冷藏贮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前景广阔。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项目背景

1、项目区基本情况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东与本省彬县为邻,西、南、北三面与甘肃省的泾川、灵台、宁县、正宁县接壤,是三秦通往大西北的咽喉关隘。“312”国道横贯全县,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和西北“旱码头”之称,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是陕甘边界重要商品集散地。全县辖九镇,160个行政村。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耕地45万亩。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2.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56元。

县内交通发达,电力供应充足,通讯设施完善,给、排水工程配套齐全,城镇基础设施健全。武(汉)--银(川)高速公路、西(安)--平(凉)铁路已经建成通车。

2、农业现状

长武县历史文化悠久、土壤肥沃、光热条件充足、农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前景广阔,形成了粮、果、畜、牧四大骨干产业,蕴含着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巨大潜力。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主县、工业强县、能源兴县、商贸活县”的战略思想,长武人民意气奋发,艰苦创业,各项事业蓄势待发,前程似锦。

3、饲草现状和畜牧业发展状况

长武县农作物种植面积12万亩,小麦、玉米、高梁、谷类农作物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小麦、玉米、高梁、谷类农作物秸杆10万吨以上,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我们对饲草、饲料的种类、数量及其利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一是由于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光照充足,且无污染,所产作物秸秆及饲草,营养丰富,是喂养优质畜禽的最佳饲料;二是退耕还林、人工牧草面积大。主要以紫花苜蓿为主,保存面积4万亩;三是天然牧草资源丰富。沟壑硷地和天然林场较多,天然草地面积2万亩,主要有四旁草、田间草、草场草和树叶等。

全县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自发形成了以相公镇南村为主的生猪养殖村,以地掌镇槐庄村为主的布尔山羊养殖村,以洪家镇王东村为主的黄牛养殖村,以亭口镇安华村为主的秦川牛养殖村,并且形成了以相公镇龙头村、昭仁镇尧头村为主的生畜屠宰村庄,已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据统计到2013年底,全县规模较大的黄牛养殖场达15所,羊场5所,猪场8所。羊存栏200只以上的村36个,猪存栏200头以上的村26个,鸡存栏500只以上的村45个。截止2013年底,全县存栏大家畜12.5万头,其中牛2.5万头;羊7.5万只,生猪2.5万头。

2.2项目建设规模

拟建设集畜禽屠宰、肉品分割、冷藏贮运、精心包装以及肉制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各类肉制品10000吨。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1项目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制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根据市场预测“国际市场猪肉价格将继续上涨,由于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禽流感,猪肉成了消费者的主要肉食品种,大大增加了对猪肉等肉制品的需求量”。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3.2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状况,目前我县大家畜存栏12.5万头,羊7.5万只,生猪2.5万头,年交易量20万只(头),急待建设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

从我县的草业发展状况分析,年还可增加禽畜养殖1万头(只)以上,畜禽饲养存栏量大,资源充足。因此,在长武县建设现代化肉制品的加工企业十分必要。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4.1建设规模

建设年加工各类肉制品10000吨的大型肉制品加工企业;

4.2建设内容

建设年产各类鲜肉10000吨的现代化大型屠宰厂;

建设自动化鲜肉分选、包装中心,年分选各类肉制品10000吨;

建设库容为10000吨的肉制品专用冷库;

建设年加工长武烧鸡10万只的食品生产线一条;

建设具有自主品牌的火腿肠生产线一条。


第五章 厂址选择

该企业依托百嘉和牛羊肉业公司,选择昭仁镇东关村与“312”国道相交处,征用土地100亩,作为厂址。


第六章 建设条件

6.1交通条件

加工厂选址在昭仁镇东街村,紧邻312国道,距离县城约1公里,距离咸阳约160公里,距离西安约190公里,距离咸阳国际机场165公里,交通便利。

6.2供水条件

长武县建成的城区供水管网从厂区穿过,日供水能力可达4500吨,可以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6.3排污条件

厂区生产、生活所产污水,经过技术处理后,排入县城排污管道,厂区地势微高,排污方便。

6.4供电条件

厂区生产、生活供电,从县城斜坡110KV变电站经沿途就近引入,厂内自建配变电设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生活用电。

6.5厂地情况

规划厂区内,地势平坦,无古墓及文物遗迹,具备建设大型现代化企业施工条件。

6.6通讯条件

长武县移动、联通网络已实现无缝隙履盖,ADSL宽带网覆盖城乡,有线电视传送城区,通讯便捷。


第七章 工程技术方案

该工程技术方案依据《国家肉制品加工规范》进行,主要方案如下:

7.1屠宰及工艺流程

畜禽进入屠宰车间——冲淋——致昏——放血——浸烫——脱毛——燎毛——刮毛——清洗消毒——待分割处理。

7.2胴体加工与兽医检验工艺流程

经头部与体表检验后的鲜体肉——雕圈——猪屠体挑胸、剖腹——割生殖器、摘膀胱——取肠胃——旋蚀检验采样——取心、肝、肺——冲洗——胴体初验——合格胴体取头尾——劈半——取肾、板油、蹄——修整——冲洗——胴体复验——过磅计量——成品贮藏。

7.3肉体分割工艺流程

整块屠体进入——劈半——取头——取腿——取尾——取肺——取肝——取心——取肠——分部位分割——过秤计量——标签标识——包装——成品销售。

7.4烧鸡制做工艺流程

活鸡进入——冲淋——致昏——放血——浸烫——脱毛——燎毛——刮毛——清洗消毒——汤煮——酱处理——包装——出售。

7.5火腿肠制作工艺流程

新鲜肉体——分割——制粉——加料——蒸熟——回冷——包装——成品销售。

六、工业建筑

厂区内共设计有工业建筑24间,采用工业框架式布局建设,对于不同的工艺生产区,进行不同分区,各分区独立生产,自成体系,厂区内交通不得交叉,建筑布局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8.1环境保护

根据建设标准,厂区建设须远离生活饮用水的地表水源保护区,不妨碍或影响所在地居民和公共场所的活动,对于生产中的污水,要求在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才可排入排污管网。

8.2安全生产

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作到持证上岗,严格检验检疫,确保肉品质量。


第九章 企业组织与人员培训

9.1企业组织

该企业建成后,将成为集团化运作模式,机构设置如下:

领导班子设厂长一名,副厂长两名。

厂长主管行政办公室、财务室,设置两名副厂长分管生产和销售。厂内分设鲜肉分割车间、包装车间、烧鸡生产车间、火腿肠生产车间、冷库以及质量检验科、产品销售科、原料采购科、后勤部等。

以上机构共需职工100人,其中管理人员25人,生产工人75人。

9.2人员培训

根据<<屠宰管理条例>>,按照<<生猪屠宰证、章、标志牌等管理办法>>,对肉品检验人员,屠宰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0.1投资估算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500万元。其中:屠宰车间投资840万元;分选、包装车间投资340万元;烧鸡车间投资620万元;火腿肠车间投资900万元;冷库投资1300万元;其它办公设施投资2500万元。

10.2效益分析

该企业建成后,年生产肉制品10000吨,其中烧鸡作为主打品牌,拥有自主品牌、技术,年加工量约1000吨,火腿肠生产将作为其另一主打品牌,利用公开的成熟技术,推出自有品牌的产品,年加工量约1000吨;鲜肉生产作为主要产业,年加工量约8000吨。

各类肉制品产品、产量及产值见下表:

产 品

产 量(吨)

产值(万元)

鲜 肉

8000

12000

烧 鸡

1000

2000

火腿肠

1000

1000

合 计

10000

15000

年产值达10000万元,利润350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年,经济效益良好。


第十一章 结 论

根据我县的畜牧业发展状况,综上效益分析,本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并且可以形成我县的自主品牌,推广我县的特色产业,同时可以促进种草业、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