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8日点击:[ ]
长武县苹果精选加工项目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摘 要
1.1.1项目名称:长武县苹果精选加工项目
1.1.2建设地点:长武县工业园区
1.1.3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年加工能力为5万吨的苹果精选加工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1500吨的果干加工生产线1条,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主要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建筑等。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6100万元,流动资金1700万元。
资金来源计划全部由企业自筹7800万元(包括申请国家财政项目补助资金),其中用于项目建设资金6100万元,用于建设期流动资金1700万元。
1.1.5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从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止,建设期24个月。
1.1.6项目效益分析: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既可有效满足市场对苹果产品的需求,又能够辐射带动当地发展苹果种植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对农民增收很有利,增加了出口创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外,项目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还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等。
2.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一个主攻方向,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将农产品储存、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和节水农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虽然全国冷库发展较快,但与快速发展的苹果等水果业相比,冷库储藏能力还远远不足,只能满足全部水果产量的1.1%左右。因此,大多数水果难以实现冷藏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而且,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水果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加快果品贮藏加工是非常必要的。
2.2建设意义:
水果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苹果等水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优质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质量和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胜任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苹果等鲜活农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可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苹果精选加工冷藏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食品保鲜主要以食品冷藏链为主,将易腐畜禽、苹果等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食品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并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长武苹果产量丰富,但由于缺少足够的精选加工及低温冷库进行调节周转,大多数苹果等水果难以实现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苹果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标准化技术推广范围小,生产的苹果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出口的标准,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的途径,建设现代化低温冷库后,可以带动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农民由常规粮食作物转向蔬菜、瓜类、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通过本项目实施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苹果。
因此,长武县苹果精选加工建设项目有利于区域果品和蔬菜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食品冷藏链的产业化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推动区域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建设,可促进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的档次水平。项目建设还有利于完善果品市场的功能、提升市场档次,提高中、高档苹果的贮存、加工和配送能力,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项目建设还可增加就业人数,拓宽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而且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贮存保鲜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意义的。
3.1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一个主攻方向,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将农产品储存、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和节水农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另外,省市县人民政府也均对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业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制定了相关政策,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2项目建设依据
1、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陕西省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7年版);
5、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陕西省建设项目资源节约管理规定》。
6、项目调研收集及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
4.1项目区概况
4.1.1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工业园区,交通、通讯便利,生产区外围生态环境良好,与居民集居地间隔一定的距离,周围无有毒有害、烟尘、噪音等污染源,是建设苹果加工厂的理想地址。
4.1.2项目区发展现状
1、自然资源
长武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西北部,位于北纬34°59′09″~35°18′37″,东经107°38′49″~107°58′02″之间,东临彬县,南接甘肃灵台县,西连甘肃泾川县,北与甘肃宁县、正宁县为邻。土地总面积567.1km2,海拔847~1274m。位于渭北与陇东高原结合部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南稍高,东北略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以黑河为轴心,自然地理分南、北两大部分,形成4个较大塬面,境内有3条河流,为生产绿色、有机苹果提供了天然保障。
长武县地处陕、甘交界,素有“秦陇门户”之称,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区将我县纳入了14个三级节点城市之一,312国道、福银高速以及在建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为果品运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果业区位比较优势明显。长武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完全符合苹果生长的各项指标要求。年平均气温9.1℃,年日照时数2226.5小时,年总辐射量115.6千卡/m2,1月平均气温-4.7℃,7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24.9℃,极端最高气温36.9℃,无霜期173天,年大于或等于0℃积温3692.7℃,年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3029.8℃,年平均降水量567mm。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干热风和晚霜冻。
全县土壤类型有5类,8个亚类,14个土属,41个土种,黑垆土占32.6%;黄土性土占47.4%,红土占16.8%,河淤土占3.1%,潮土占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8%,碱解氮42.6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186PPm,ph值8。土地总面积83.6万亩,耕地面积30万亩,成土母质黄土层原面厚度80—200米,土壤透气、蓄水、保肥肥力强,适宜发展苹果生产。
2、果业发展资源
长武自古以农业为主,果业发展历史悠久,全县辖7镇1街道办,146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万人,农业劳动力3.5万人,人均耕地2.1亩。长武县苹果生产经过“七五”打基础,“八五”大发展、“九五”大提高、“十五”强管理和“十一五”的提质增效,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果品质量稳步提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果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目前,全县苹果面积已发展到29万亩,果园面积占到了耕地面积的75%,挂果面积18万亩,总产27.5万吨,产值15亿元。果业生产总值占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的85%以上,果业收入达到了果农人均4250元,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县也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出口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国家质监总局命名为“陕西苹果”原产地域保护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 “中国苹果之乡”,也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扎实推进“果、畜、沼、草”生态果园建设,全力加快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建设认证步伐。目前,全县已实施大改形10万亩,强拉枝15.7万亩,巧施肥21.5万亩,无公害病虫害防治15万亩,果园种草5000亩,建设沼气池8000多口,苹果套袋19.5亿只,建成省级示范园12个,市级示范园9个,县级示范园300个,示范园总面积5万亩。全县建成了通过省农业厅认证的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基地5万亩,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10万亩、有机果品生产基地3780亩。全县果品优良品种达到了90%以上,优果率达到76%以上。生产的苹果以“个大、色艳、细脆、香甜、耐贮运”而驰名全国。主产苹果红富士、秦冠共荣获国家、省级奖励50多项,2009年,红富士苹果被中国果蔬产业品牌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名优果品金质奖”,被誉为世界最香的苹果。果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生产规模稳步壮大,生产水平日渐成熟稳定,配套产业日益强大,初具产业化发展的雏形。
5.1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拟建设年加工50000吨的苹果精选加工生产线和1500吨的果干加工生产线,配套气调库、分级分选系统,形成50000吨的鲜果精选、冷藏加工能力和1500吨的果干加工能力。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主要建设苹果仓储精选加工和果干生产线,建设内容包括果品气调库、果品精选加工车间、果干生产车间、机修车间、库房、锅炉房、配电室、办公楼等生产生活设施。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苹果加工贮藏能力可达5万吨,果干加工能力达到1500吨,年销售率在90.0%以上。本项目产品主要满足大中城市中高档消费需求及出口。
6.1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24个月
6.2施工进度安排
表6-3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安排表
建设期项目 |
2017年 3月 |
2017年 4-12月 |
2018年1-12月 |
2019年 1-2月 |
土建工程勘察设计 |
△△△ |
|||
设备订购 |
△△△ |
|||
土建施工 |
△△△ |
△△△ |
||
设备安装 |
△△△ |
△△△ |
||
人员培训 |
△△△ |
|||
调试试车 |
△△ |
△ |
||
项目竣工 验收 |
△△△ |
7.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6100万元,运营流动资金170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占78.2%,运营流动资金占21.8%。
7.2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含争取国家财政项目补助资
金)78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00%。
8.1环境影响
8.1.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标准
3、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二类标准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5、《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6、《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8.1.2环境现状及主要污染源
1、建设地点环境状况良好,大气及土壤纳污能力强。项目区域内主要大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该区域地表水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为此,生产用水不用地下水,直接取用地表水:生态环境良好,项目区域内无需要重点保护的频临灭绝的动物、植物。
2、主要污染源
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一是工业废水;二是机械 噪声;三是固体废弃物;四是工业废气。
总的来说,拟建地点的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在建设过程中,将落实环保措施,使各类污染物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本项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和污染。
8.2效益评价
项目建设期为2年,投资总额为7800万元,达产后,年精选加工苹果能力5万吨、加工果干1500吨。项目生产期年均销售总收入42800万元,总成本费用年均34181万元;年均利润总额4976.4万元;所得税年均1244.1万元;税后利润年均3732.3万元。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42.4%,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96年。项目投资利润率为47.8%,投资利税率15.9%。
项目的实施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拓宽人员分流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为社会60名劳动力提供就业机遇,与此同时,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本项目带动力强,辐射面积广,项目建设完成后,可直接带动农户15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同时可拉动包装、运输,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年纯增社会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因此,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项目实施既可有效满足市场对苹果产品的需求,又能够辐射带动当地发展苹果种植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对农民增收很有利,增加了出口创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另外,项目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还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苹果增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增加国家税收。项目建设和经营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即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