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武要闻 > 媒体聚焦 > 正文
长武贫困夫妻搭电商快车 撬开致富门

咸阳新闻网  2017年12月14日  点击:[ ]

12月11日,在长武县枣园镇惠家村电子商务服务站里,负责人惠彦平和妻子郭倩正将各种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打包,码放整齐,等待取件。这一天忙活下来,又有不少收入。

殊不知,这个老板和老板娘是贫困户。在市政府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开起了电子商务服务站。短短一年时间,不只自己收入增加,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眼下,他们通过电商平台把当地的农副产品和有民俗特色的手工布鞋、剪纸、绣花等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就连一些国外的客户也慕名下单、购买。

说起惠彦平家,惠家村的村民直摇头,“以前日子过得恓惶”。过去,惠彦平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患视力障碍不能劳动,而惠彦平本人则在家务农,妻子郭倩在镇上一家幼儿园干临时工。2014年,其家庭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市政府办扶贫工作队进村后,曾一度犯了难:给惠彦平介绍个工作吧,家里顾不上;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缺乏技术,见效也慢。几经讨论,入户座谈,惠彦平对做电商有兴趣。之后,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多方协调,联系技术培训、场地建设、物资配备,决定帮惠彦平开一家电子商务服务站。2016年5月,惠家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注册成立。经过半年准备,同年11月,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式运营。

其间,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经常上门,与惠彦平夫妇探讨交流电商业务,很快,又借助中国银行“公益中国”精准扶贫平台,注册经营区域土特农产品、农村手织工艺品品种10余个。惠彦平的电子商务服务站从过去的一天几单,到后来的一天上百单,本村及周边村的苹果、蜂蜜、黑豆、小米等农副产品和妇女们制作的剪纸、布鞋、鞋垫、绣花等手工艺品,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订单量增加的同时,周边贫困户也受益,纷纷签约,领分红。

目前,惠彦平夫妇和他们的电子商务服务站已累计销售农副产品6000多单,价值21.5万元;销售手工艺品2600余件,价值8.5万元。先后为110多户签约贫困户发放分红3万多元。他们的部分产品在“公益中国”平台的销售积分排名中名列前茅。

“一些外国的客户也给我们下了订单,说咱们咸阳的农产品‘顶呱呱’。”郭倩一边整理发货订单,一边高兴地说。

记者从市政府办驻惠家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收益的增加激发了惠彦平夫妇的创业激情。他们还先后注册了长武倩倩民间工艺品、七彩枣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七彩惠家”和“兴农惠家”商标,为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进行地域保护。今年8月,倩倩民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和七彩枣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代表长武县参加了“丝路行·咸阳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主题展会,引起良好反响。

“帮助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聊起未来打算,惠彦平说,一人富不算富,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和郭倩商量好了,要在党的好政策下,搭好电商快车,做好订单农业,继续采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平台”模式,携手家乡父老一起迈向小康,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咸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