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长武要闻 > 通知公告 > 正文
长武县巨家镇马成寺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2017-2020年)

  2017年12月06日  点击:[ ]

为切实解决巨家镇马成寺深度贫困村脱贫问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脱贫产业,统筹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确保马成寺村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实现整村脱贫,结合村情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突出“驻村联户”帮扶扶贫机制,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坚持扶贫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与兜底保障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围绕贫困户、贫困村脱贫退出标准,统筹推进“七大措施”,确保马成寺村如期脱贫。

二、基本情况

马成寺村地处巨家镇西北沟坡河滩地区,距县城35公里,深居山沟,位置偏僻。全村134户454人,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 1010 亩,人均 2.2亩 ,林地面积1900亩。全村有党员22名,村两委会班子齐全。主导产业以粮食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无村级集体经济。

三、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自然条件恶劣

该村地处河滩地区,耕地较少,以山坡地为主,土壤贫瘠,干旱、冰雹、霜冻、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脆弱,农业经济效益低,群众因灾返贫严重。个别村民居住条件恶劣,在山坡独居,有滑坡风险。

(二)基础设施薄弱

该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制约着群众生产生活。村内道路等级差,现有水泥路6公里,仍有1.5公里泥土路,村民出行不便。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影响农业发展。村上房屋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房,还有少量窑洞,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产业发展滞后

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其他产业还未成规模。土地利用率差,产量低。村级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村内青壮劳力近百人外出务工,组织形式自发松散,主要在西安、咸阳从事体力劳动。村集体无经济支撑。

(四)思想观念落后

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保守,有“等、靠、要”的思想。贫困群众信息闭塞,以农为本,靠天吃饭,产业意识不足,缺乏增收渠道。部分群众因婚、丧、嫁、娶操办铺张,债台高筑。

(五)村级组织软弱

村内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2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8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四、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贫困户78户265人,其中未脱贫户62户211人,已脱贫16户49人,贫困发生率46.5%。全村有残疾人14户18人,大病及慢性病39户136人,低保24户78人。需易地扶贫搬迁47户162人。

按照致贫原因分析,主要致贫原因为:缺资金致贫42户145人,占55%,因病致贫18户66人,占25%。

    

村退出指标监测:1.贫困发生率:按照该村贫困户脱贫计划,2019年贫困发生率将降到3%以下,可实现整村退出;2.收入增长水平: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8702元,马成寺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比重58.8%。预计201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1.8%,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幅16.5%,占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3.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目前该村无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4.通沥青(水泥)路:通村路已达标,村内道路建设有要求;5.安全饮水:自来水入户全覆盖,已达标;6.电力入户率:电力入户已全覆盖,已达标;7.标准化村卫生室:有村卫生室,已达标。

五、总体目标

2017年计划脱贫12户51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7户31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5%以内,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2018年计划脱贫37户125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2019年计划脱贫11户33人,兜底保障2户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全面完成62户211人脱贫任务,确保实现整村脱贫。

六、工作思路

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紧抓两个重点、落实九大举措”的“129”工作思路,坚决打响深度贫困攻坚战,确保到2019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即围绕一个目标:贫困户脱贫致富,贫困村脱贫退出。紧抓两个重点:扎实联户结对帮扶(通过“部门单位包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包户”和“服务代办六项制度”等一系列精准扶贫措施,发展村集体经济,组建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对有发展能力的实施产业、技术、政策帮扶;对无发展能力的实行社会兜底救助)。详实记录建档立卡(结合贫困户“一卡一薄”建立档案,登记基本信息,走访制定到户规划)。围绕脱贫目标,重点抓好七项措施落实: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

七、具体措施

规划投资1774.7万元,其中政府投资1402.2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投资146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资金226.5万元,以“基础强村、服务到村、产业富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组织程度,培育职业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解决该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等短板,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如期脱贫。

1、推进产业扶贫。计划每年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0万元,扶持培育壮大村扶贫产业。新建设施蔬菜大棚42座,扶持栽植反季节瓜果蔬菜,名贵花卉;改扩建规模化肉羊集中养殖场一处;修建鱼塘3处,发展水产养殖业;建设25KW村级光伏农场,优先并网接入,优先发放电价补贴,贫困户集体入股分红,重点扶持缺劳力贫困户家庭,每户年可增收3000元。开办村级电商站点,利用“公益中国”等电商平台,销售花椒、蔬菜、杂粮、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组建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由村支书、第一书记任正副理事长,吸纳贫困户及村民入社,财政资金注资,按照“村党支部+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市场经营活动,取得收益分红,带动群众增收。

2、推进就业扶贫。制定农民培训计划,组织人社、农牧、科技、妇联等部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每年开办大棚蔬菜作务、肉羊养殖、手工艺品、劳务输出等技能培训班,年培训200人次。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利用好农家书屋,拓展群众知识面,培养致富能人,发挥双带帮扶作用。拓展就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开发公益专岗5名,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引导贫困户参与工程项目用工10人,组织实现劳动力转移20人,力争实现每户至少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3、推进健康扶贫。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财政代交。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大病致贫、返贫等对象,通过完善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全覆盖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有效衔接。

4、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全村计划易地搬迁47户162人,2017年建成7户31人,2018年实施40户131人易地扶贫搬迁。同步推进后续产业,确保搬迁群众有房有业有收入。

5、推进生态扶贫。对全村剩余的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每亩补助90元。按照新造生态林500亩配备1名护林员标准,新增5名贫困劳动力作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4800元。2018年完成马成寺村址广场及主干道路两侧绿化。

6、推进兜底扶贫。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家庭,采取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五保户全部纳入贫困户实施兜底脱贫。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7、推进金融扶贫。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财政注资3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基金,撬动银行贷款30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到户增收产业,从其他渠道再贷款100万元计划利用“三变”模式扶持或注资入股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工商企业发展产业,预计每年所得收益3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贫困户户均5000元,脱贫户户均3000元供贫困户分红。

8、推进教育扶贫。对全村学龄人员摸排,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扶贫政策,杜绝辍学、失学。普及义务教育,开展高等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致力于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打牢脱贫致富根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针对因学致贫4户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致贫返贫,对其子女上学进行社会资助。

9、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文化场所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村灌溉设施建设。对村内2公里土泥路进行硬化,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在马成寺村一组新架设变压器1台、输电线路1.3公里,完成该村低压线路改造任务,并协调解决光伏农场线路架设相关问题。配备文化活动及健身器材。配备垃圾中转箱4台,垃圾转让车1辆。县财政拨付巨家镇30万元,用于马成寺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扶贫氛围营造及一组幸福院挡土墙修建工作。增建村委会办公用房3间。

10、推进扶志扶智扶技。通过教育引导把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转化为自我发展意识,选取身边致富典型现身说法,讲致富经验,发展思路。宣讲脱贫攻坚政策,激发贫困户生产生活热情,提高其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自主就业能力,为稳定脱贫奠定基础。

八、组织保障

(一)强化领导责任。成立马成寺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巨家镇党委书记任副组长,农牧、水利、交通、扶农、巨家镇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巨家镇,具体负责马成寺脱贫攻坚日常工作。村两委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包村扶贫单位要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源,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确保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强化资金管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监督等程序,完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三)强化考核奖惩。对马成寺脱贫攻坚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制分解,夯实任务,明晰责任。加大对深度贫困村的考核力度,加强力量整合,实施政策、项目、资金、人员向马成寺村倾斜。对未完成涉及马成寺村脱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具体责任人不予评先评优,经考核不胜任现职的予以调整。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弄虚作假的严肃追究责任。